“人体衰老与抗衰老”一直是科学家们潜心研究的热门话题。机体在衰老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一系列不可逆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体内慢慢积累,最终通常会以某种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阿尔茨海默症。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能引起老年人痴呆的神经系统紊乱性疾病。该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就是衰老进程的发生,其次是代谢紊乱、慢性炎症和致病性感染等。在人类衰老的过程中,机体内各种衰老相关的炎症因子如TNF-α等的表达水平会逐渐上升,同时一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下调。此外,衰老会导致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受损,肠道细菌产生的抗原如脂多糖等物质可以更容易地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引起炎症,加速认知功能损伤的进程。
在人体衰老的进程中,人体肠道中的菌群组成也出现了巨大的改变。肠道微生物主要由益生菌、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组成,其中益生菌主要包括双歧杆菌属和乳酸菌属,它们可以调控宿主的免疫平衡。同时,一些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因素,比如,饮食、药物、激素等,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自然状态下,随着年龄的老化,人体肠道内的双歧杆菌数量逐步下降,肠球菌、乳杆菌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变形杆菌在老年人的肠道中比例通常也会升高,Paenalcaligenes hominis菌正是变形杆菌中一员。它常常出现在中老年人的肠道中,年轻人的肠道中一般检测不到这种细菌。在一次试验性的研究当中,科学家们将老年人的粪便通过粪菌移植的方式转移到幼鼠体内,结果发现小鼠的认知功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因此,科研团队针对Paenalcaligenes hominis菌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Paenalcaligenes hominis菌,尤其是它的胞外囊泡,能够引起机体的认知功能损伤失调,进而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细菌的胞外囊泡可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和迷走神经来引起机体的损伤。研究还发现迷走神经切除术能削弱由 Paenalcaligenes hominis菌引起的认知功能损伤,而口服老龄鼠的粪便或者Paenalcaligenes hominis菌会增加血管通透性,从而导致血液中微生物代谢副产物水平的上升。同时肠道细菌会产生更多的脂多糖,这种抗原物质会刺激人体产生更多的炎症因子,最终导致炎症的发生。
至此,科学家们有理由推测,类似于Paenalcaligenes hominis菌的肠道细菌在人体的衰老进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尽管人们还不能详细描述每种细菌在衰老过程中的角色。但是,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给科学家们研究衰老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除了人体自身细胞的程序性衰亡、基因突变累积等原因,肠道中的这些“邻居”可能也是引起衰老的关键。
参考文献
1、Lee, K., Kim, J., Han, S. et al. The extracellular vesicle of gut microbial Paenalcaligenes hominis is a risk factor for vagus nerve-medi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 Microbiome 8, 107 (2020). https://doi.org/10.1186/s40168-020-00881-2